时间:2025-08-13 来源:高工锂电
8月以来,作为锂电池关键原料的五种能源金属——镍、钴、铜、铝、锂,其市场走势呈现显著分化。宏观经济信号的普遍影响正在减弱,取而代之的是由各国产业政策、区域性贸易摩擦及特定品种供需失衡所主导的独立行情。
其中,铜和锂的市场波动尤为剧烈,凸显了当前市场的复杂性。
镍与钴:供给侧干预主导价格
镍和钴的价格动态更多地受到国家层面政策的直接影响,而非广泛的市场力量。
镍市场当前的核心矛盾是结构性的供应过剩,其根源在于印度尼西亚的产能持续扩张。机构预测,全球镍市场的供应过剩量将从2024年的17.9万吨扩大至2025年的19.8万吨。
此预期对价格构成持续压力,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三个月期镍价在今年7月至8月间于每公吨15000美元附近徘徊。
截至8月8日,镍价年同比已下跌6.6%,延续了自2022年底以来的熊市格局。虽然印尼雨季和部分冶炼厂亏损检修会造成间歇性的供应收紧,但并未改变整体供应充裕的现实。
需求端,新能源汽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的提升,削弱了三元电池对镍的需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市场开始区分由印尼主导的、用于不锈钢生产的二级镍,和西方电动汽车制造商在ESG标准下所需的、高纯度的电池级一级镍。这可能导致LME价格未来愈发难以完全反映电池级镍的真实供需状况。
钴市场的逻辑则截然相反。由于刚果(金)的出口政策以及原料运输问题,导致进入中国的钴中间品供应持续紧张。这直接推高了原料成本,对钴价形成有力支撑。
截至目前,钴中间品价格已上涨至每磅13美元左右。然而,高昂的价格也抑制了下游需求。国内钴盐厂在成本压力下挺价意愿强烈,但下游采购多维持按需采购的谨慎策略,市场因此呈现出供给和需求两端均显疲弱的僵持局面。
数据显示,2025年前7个月,国内钴盐产量同比减少了约8%,预计8月将持续下降。
铜与铝:贸易流重塑与库存变动
铜和铝市场则被区域性的贸易政策与库存错位所定义,尤其是美国的关税举措引发了剧烈动荡。
铜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由关税预期逆转引发的巨震。此前,市场预期美国将对所有铜进口征收高额关税,导致大量现货涌入美国,纽约商品交易所(COMEX)铜价相对LME的溢价一度超过30%。
然而,7月底最终落地的政策将精炼铜等关键产品排除在外,导致市场预期落空,COMEX铜价应声暴跌,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,与LME的价差迅速收窄。
这一事件的后续影响正逐步显现。截至8月初,COMEX铜库存已累积至26万吨。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,这批高库存未来是否会回流至全球市场,尤其是当前库存仅约15万吨的LME仓库。
若大量回流发生,LME库存或将面临重回30万吨水平的压力,从而对国际铜价中枢构成压制。目前,随着关税逻辑消退,美元走弱以及宏观经济预期重新成为影响铜价的主要因素。
铝市场同样受到美国50%进口关税的深刻影响。美国铝业(Alcoa)和力拓(Rio Tinto)等大型生产商正为此承担巨额成本,仅在今年上半年,力拓就支付了高达3.21亿美元的关税。
为规避关税,全球铝贸易流向被迫重塑。例如,原计划从加拿大运往美国的铝锭,现在被大量转运至欧洲和亚洲,这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,也扰乱了既有的供应链。
在中国国内,供给端虽因节能降碳政策而长期受限,但高利润正刺激电解铝逐步复产。需求端则面临压力,光伏“抢装潮”退去及家电排产下行,都预示着下游用铝需求的减弱。
锂:供给不确定性引爆市场情绪
与其它金属相比,锂市场本周成为市场情绪的焦点,价格呈现出最宽幅的振荡。
其核心驱动因素是中国江西地区锂矿供应的重大不确定性。市场消息称,江西宜春多家头部锂云母矿山的采矿权即将到期,而续期流程复杂,市场开始倾向于相信矿山停产的概率正在增加。
根据通知,相关矿山需在9月30日前提交储量核实报告,后续审批流程可能延续至第四季度。若这些矿山未能及时获得新采矿证,可能导致每月7000至8000吨碳酸锂当量的供应受到影响。
这一潜在的供给收缩预期,叠加下游为“金九银十”传统旺季备货的需求前置,共同引爆了期货市场。碳酸锂期货主力2509合约本周涨幅高达11%,仅周五单日涨幅就达到7.82%,收于每吨76640元。
同时,雅保(Albemarle)近期的一次锂精矿拍卖成交价显著高于当前市场价位,也为市场提供了额外的成本支撑。锂价的剧烈波动,充分显示了在当前时点,市场对任何潜在的供应扰动都极为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