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4-30 来源:高工锂电
近期,国内多家主要电池企业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。
宁德时代2025年Q1营业收入847亿元,同比增长6.18%;归母净利润140亿元,同比增长32.85%。
亿纬锂能2025年Q1营业收入128亿元,同比增长37.34%;归母净利润11亿元,同比增长3.32%。
国轩高科2025年Q1营业收入90.6亿元,同比增长20.61%;归母净利润1亿元,同比增长45.55%。
整体上看,上述三家主要电池企业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,宁德时代营收增速有所放缓,但是净利润增长表现出色;亿纬锂能净利润表现平稳,营收增速较快;国轩高科在营收和净利润上都出现了较快的增长。
这背后其实也展示出了不同电池企业的市场策略,如宁德时代在整体市占保持高度稳定后,更通过高端产品的出货占比提升,提升利润水平;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在市场地位相对稳定后,为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,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。
国内主要电池企业一季度整体表现出的稳定性,以及在利润或营收上的超预期,一方面是过去两年产业周期调整得以见效,另一方面则是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车市继续保持稳定高增长,带动动力电池装机提升。
根据中汽协数据,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7.1%,特别是纯电车型同比增长47.7%,作为装机主力,纯电车型的增速提升对于装机量的带动尤为明显。商用车电动化对于一季度电池企业业绩提振也较为明显,根据市场数据,今年一季度商用车方面装机增速接近翻倍。
受益于终端市场增长,多家电池企业也表示,一季度以来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,二季度订单饱满。
除了营收业绩,库存、账期指标也反应出了电池企业的经营状况,而从这些指标上看,电池企业如何预判二季度行情呢?
存货水平攀升:二季度市场预期转好
存货数据直观反应企业对于市场的前景判断。
一般来说,如果下游需求增速出现下滑或者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,企业会削减存货以避免存货减值带来的利润损失。
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,国内主要电池企业的存货数据迎来阶段性新高。宁德时代一季报存货金额达656.4亿元。这一水平不仅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439.8亿元,甚至高于去年旺季的备货水平。考虑到过去一年材料、电芯价格的下滑,宁德时代一季度备货水平高于预期。
除了宁德时代,其余电池企业如亿纬锂能、南都电源、领湃科技、派能科技今年一季度的存货水平都有环比提升。
一季度电池企业的存货水平往往对应着二季度的订单预期。目前来看,一季度动力电池市场淡季不淡,装机数据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提振电池企业对于二季度的市场信心。宁德时代近期也表示,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较快,月度和季度发货量呈现滚动增长。
在账期方面,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有较为稳定的增长,反应出上下出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在采购和订单上较为稳定的增长。据高工锂电调研了解,多数企业反映,相比于去年,今年一季度市场表现有明显回暖,增长预期确定性高。
产业链价格走势如何?
产业链价格往往直接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采购预期,也会影响电池企业的成本、利润,那么二季度产业链价格走势如何?
目前来看,外部关税冲击对于产业链价格的预期影响较大。根据高工锂电此前分析,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,上下游材料、电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,在外销转内销的情况下,或进一步给国内产业链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。
根据高工锂电追踪,二季度伊始,产业链整体价格略有下滑。同时二季度车企营销攻势增强,下游竞价压力增大对于上游材料价格也有一定的压力。
从过去来看,一二季度产业链价格存在较大的博弈空间,外加特朗普在关税问题的反复无常,预计二季度产业链价格具有一定的波动性。
产业链价格的波动,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电池的成本,进而影响电池企业的利润。
但产业链价格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较小,其主要在于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盈利需求。
一方面,上游材料端供过于求的状况逐渐缓解,尽管有新增产能,但并未显著拔高供应水平。
另一方面,近年来,上游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多是依靠材料企业竞价,从而牺牲利润达成和解,经过过去两年挺价、压价的谈判,上下游对于合理利润的共识逐渐达成,除非材料成本大幅起落,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难以出现。
相比之下,下游的需求增速预期越加明朗,加上数据中心、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、商用车等新赛道的出现,锂电需求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。
短期内,产业链价格预计出一定程度的波动,而锂电企业更需要注意的则是强化库存管理。